建议加强癌症筛查服务供给侧改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癌症的防治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关注。3月5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首席专家、外科教授季加孚向大会建议,加强癌症筛查服务供给侧改革。季加孚认为,当下国家层面仍缺乏重点高发癌症肿瘤的集中筛查指南,而这一癌症机会性筛查指南的出台要由国家来牵头,并对主动寻求防癌筛查的个体进行筛查项目引导。同时还要对提供癌症筛查服务的源头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癌症筛查长效管理及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机制。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300万例,约占该年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3.7%和30.2%。当癌症成为摆在国人健康前的“拦路虎”,降低人群的癌症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季加孚看来,规范化的癌症筛查是降低人群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资料图)

“随着国家癌症早诊早治推广行动的开展,公众防癌的健康素养已经有了提升,防癌筛查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我国大规模防癌筛查的惠民项目取得了一定效果。”季加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能开展防癌健康体检(癌症机会性筛查)的医疗机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

但从癌症筛查的总体现状来看,目前我国规范化的癌症筛查仍多以国家主导的大规模人群筛查项目开展,临床筛查服务提供方以公立性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主。机会性癌症筛查的临床服务提供方以公立及商业体检机构为主。此外,国家也尚未对癌症筛查临床服务的提供方开展统一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在筛查指南方面,当下还缺少基于中国人群证据的重点高发癌种机会性筛查指南,同时,参与临床机会性筛查的医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也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来看,国家主导的大规模人群筛查与供应链主导、公众主动选择的机会性筛查存在一定重合。”季加孚表示,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且对居民本身还存在过度筛查的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季加孚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对承担癌症筛查医疗机构的合规化和资质进行认证,对承担癌症机会性筛查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其进行从业资质认证。”季加孚表示。

此外,季加孚认为要由国家牵头制定癌症机会性筛查指南,对主动寻求防癌筛查的个体进行筛查项目引导,积极探索防癌筛查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新路径,多途径促进公众作出正确防癌健康管理决策。“癌症筛查除了要有国家主导之外,商业主导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和商业保险的挂钩,以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保支出。”

而在癌症筛查的供给侧改革上,季加孚提出要整合癌症筛查服务提供方源头资源,建立完善的癌症筛查长效管理及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避免重复筛查、过度筛查,促进癌症精准预防。

实际上,针对癌症筛查和防治,国家卫健委曾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

“对不同人群来说,癌症筛查可从不同年龄开始,如果家族直系亲属存在癌症病史,或者自身有着饮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一般要从40岁左右开始做癌症类的筛查。”季加孚说道,“如果是一般人群,要从45岁左右开展筛查,比如每隔3-5年要做一次肠镜、胃镜等。”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