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试点两年渐入佳境 长护险应提速推广

2020年至今,长护险制度在北京市石景山全区已进行了两年多的试点,其运行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经验?1月17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进入第四天,市政协委员,石景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婷婷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经过两年的试点,从参保到待遇享受,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护险试点已经走向平稳。她建议尽快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长护险,扩大长护险惠民政策覆盖面。

三大指标证明试点平稳

早在2018年,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长护险试点区,率先在鲁谷街道、八角街道、八宝山街道三个街道开始试点,到2020年9月,石景山区成为全国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2022年12月,石景山全区累计3724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了长护险试点政策带来的福利,参保人数也达到了46.2万人。“经过两年的试点,从参保到待遇享受,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护险试点已经走向平稳。”陈婷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表示,试点区长护险运行平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运行平稳,先后编制印发包括试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机构管理、基金监管、档案管理、邻里互助方案等配套文件在内的1+1+N个政策文件,市、区两级联动工作机制运作流畅。二是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陈婷婷透露了两组数据:2021年,石景山区参保41.6万人,长护险基金收入近7600万元,支出6000余万元;2022年,石景山区参保46.2万人,长护险基金收入8000余万元,支出与2021年基本持平。三是享受长期护理待遇的人数基本平稳,每年大概有2500位左右重度失能老人享受护理服务。

建议全市推广

“推进长护险试点”也被写进了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陈婷婷建议,尽快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长护险,既能为失能失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扩大长护险惠民政策覆盖面,也能为进一步完善长护险积累数据和经验,还能促进北京市养老产业规范化发展。在陈婷婷看来,长护险是一个好政策,就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她同时提出,结合北京市发展政策,针对上门医疗风险高的问题,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的合作,引进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引入更多高质量护理人员加入长护险服务工作,给予护理员更多福利政策,留住护理员。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针对个人层面的商业保险产品,在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转换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为两年。也就是说,一张人寿保险保单,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商业长护险进行转换。

对此,陈婷婷表示,目前石景山区的长护险可类比基本医疗保险,它提供了32项护理服务,而寿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则能够解决失能老人多层次的护理需求,未来可能为失能老人提供64项、96项乃至更多的护理服务,通过商业保险满足个体化需求和更高层次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关键词: